採購的道德認知 (以資訊設備為例)
「貨比三家不吃虧」,是個大多數人都知道的道理,可是”比較”的前提條件,卻得是一模一樣的產品、一樣的後續服務,再去比較「價格」;相對地,價格一樣的商品,再去比較其規格效能、後端服務延續性的優劣與否。
畢竟,「羊毛出在羊身上」。
可是,許多人卻不"透徹"這個道理,因而造成一些買賣、後續維修的糾紛!
舉個例子來說,
各機關學校或公司行號,或多或少總是會有一家或一家以上,長期配合的電腦廠商,
偶爾我們因為業務單位的需求,得要採購部分資訊設備,以往,大多是直接請廠商報價送貨過來,
但因之後礙於經費縮減的不足,所以開始對於價格斤斤計較。
有時會採取向廠商直接殺價的行動,或者會同時比較各家廠商的報價,以決定哪家勝出。
當然這些參與報價的廠商,如果後續的服務都做得好,其實以上比價的方法,本來就是天經地義,
但令人意外的,有案例卻是:「向A廠商買東西,故障維修卻是找B廠商來做免費服務。」
更扯的是,比價後發現各家廠商的報價都高於賣場(例如:燦x、順x......)的售價,
於是就向賣場購買,但日後故障時,卻是找來之前長期配合的廠商協助服務,
甚至拗廠商做”沙米斯”就好,不要收費!只因請賣場人員送修的話,
光是車馬費就得先花上一筆了,更遑論維修費,以及整個送修流程時間的浪費!
這種心態看在廠商的眼裡,真是情何以堪啊?
人是需要用同理心去對待的,廠商也是有他們營利的生存需求
(藉由後續的服務,來賺取先前產品設備的差價利潤,賺個"服務"就對了),
何況他們不像我們是本來就有領薪水的條件下,去做業務工作以外的採購服務。
否則,大家都做免費的服務,他們賺什麼?要靠什麼生存?
所以,是該換個角度去看看事情,或許能多些合作的愉悅,減少不必要的糾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