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學生需要的是一個標竿
過去「權威式+愚民策略」的教育方式真的過時了,因為那只能限制住學生"在你面前"的行為,但卻無法導正他內心世界的迷惘。 要真正深入他的內心, 修正他的錯誤觀念或行為, 絕對不是單靠辦許多活動來當作一種充實,或是藉此來綁住他出去調皮搗蛋,以減少發生危險的機會。 這效用不大,因為學生會產生反感,甚至排斥,但卻因為礙於學校和家長的規定,不得不參加活動,心裡當然不開心,學習效果自然大打折扣,畢竟心不甘情不願的,哪能學好什麼東西?講難聽一點,大概充實學校的活動成果資料才是比較大的收穫。 追根究底, 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和立場去思考,學生到底要什麼?這才是最重要的。 我認為, 其實涉世未深、懵懵懂懂的學生, 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標竿, 他需要的是一個他很喜歡,而且值得他崇拜、願意仿效的對象。 這樣的人, 無論他講什麼說什麼,學生都聽得進去; 無論他教什麼管什麼,學生都願意去學、去服從。 如果能從這樣的角度去思考,在學校裡,誰最適合當此標竿?答案呼之欲出。 沒錯,"老師"就是最適合扮演這重要的角色。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,進而讓學生很願意在你身上學些東西? 當然,每個老師各有所長、各有各自的人格特質,但只要都站在多一點包容和同理心,與學生相互尊重、互相漏氣求進步的立場前提下, 至少都是一個師生教學相長,學習氣氛融洽的開始和可能。 而這樣教學氣氛的營造,其實還得有賴行政長官的配合,以及行政資源的有效挹注。 怎麼說呢? 如果⋯⋯ 行政長官老愛管東管西,規定總是一大堆, (即所謂:行政過度干預教學) 老師權益也都常常被剝削和犧牲, 那麼一個教學處處受限、綁手綁腳,權益經常受損而心有不甘的老師, 怎麼會有好心情教書? 怎麼會有好的靈感創意在教學上? 又怎麼會想發揮所長應用於工作中?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。 基於人性, 那樣不友善的氣氛和環境, 多數人想必是用"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"的消極心態去度過囉! 反正你愛管,我就敷衍了事,盡量敷衍滿足你的控制慾即可,到底過程和內容是什麼?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。 所以,別再一廂情願地用「職業道德」、「教師良知」、「教育是神聖的工作」等愚民詞彙,來限制老師的人性思考了,畢竟老師也只是一般的平凡人而已。 同樣的論點,套用在學生身上也是一樣的道理。 因為沒有一個人喜歡被管,尤其是過度要求的嚴苛, 老師如此,愛自由的學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