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台灣教育圈現況的高談闊論

開場直接表明一件事,我還真不想被教育圈給綁住呢!嚴格來說,是不想被那框架給侷限住!

怎麼說呢?


就從教育圈的框架議題談起,尤其OO縣,主政者、主事者、學校機關首長,有大部分的人,把這框架給搭起來了,而且不只如此,還把框架做得很小,讓第一線的老師盡做些事倍功半低效能的勞力活,而非認同老師們可以跳脫框架,天馬行空揮灑自己獨特的教學創意!


因為對他們而言,這樣子方便管理,不必擔心老師天馬行空所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⋯⋯。


但是,如果「教育」是如此受限,那試問,我們的下一代,能進步到哪裡去?


相信大家都有個感想,那就是,如果有足夠的財力,當然會希望把自己的小孩送去國外唸書啊!


為什麼?


難道只是因為外國的月亮就比較圓嗎?


不是!


而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,對台灣教育環境的感嘆與無奈!


教改教改,從我初任教師剛推的九年一貫,到現在的12年國教,升學的考試制度也一直在改變,但我不諱言,實在看不出本質的太大差異,還是跳脫不出那個既有的框架,因此,考試只是愈來愈多愈複雜,大多只是有利於那些精英分子孩子未來的發展,但那些弱勢族群或者讀書不靈光的孩子們,也只能繼續落人於後下去⋯⋯⋯。


最重要的是,主政、主事者的觀念沒有太多的調整和改變,所以做出的決策,肯定也只是多淪為蕭規曹隨,穩穩當當的照著以前的做法不出錯即可的思維,那麼,能有什麼創新和突破?


現在很多的企業為何都在拼轉型?


而且還都是第二代、第三代接班人(也有可能是外部的專業經理人)來主導推動轉型。


因為他們不得不,因為他們再不跳脫既有的經營模式,肯定會倒,肯定會被競爭對手給超越,甚至併吞!


就是這股求生意志,逼得讓那些百年(台灣是數十年)企業的大象,不得不進行組織改造,企業內部文化的調整!


「教育單位」,理當是要走在「企業」的前方,去培育出具備前瞻性、技術領先[註1] ⋯⋯的人才,如此才能形成一個正向循環,讓社會和國家的經濟力和競爭力,在國際有舉足輕重的地位!


台灣的國泰金控集團、統一集團、台灣大哥大(企業年資少的範例) ⋯⋯等等。


都是翻轉過去企業框架活生生的案例!


但是反觀我們的教育環境現況呢?我相信身為第一線老師的各位,心中肯定有個清楚的定論了!


因此,我的想法是,我打算從教育圈外去影響這個局勢,或許這條路人跡罕至,荒煙漫草,路徑不明,崎嶇難行,但卻是我認為最有可能突圍的一個希望!


今天就當我高談闊論,笑笑就好!


不過我確實是朝這方向在前進,未必能成功,但卻能讓我無憾!


《荒漠甘泉》裡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:


「寧可嘗試而失敗,不要怕失敗而不嘗試。」


畢竟,人生不就是要不斷地挑戰新的難題,如此回顧起來,才會覺得自己曾有過那麼一點行?


[註1]


「技術領先的人才」,應該要從大專院校的研究單位培育出來!


不應本末倒置,由企業自己砸錢「從零開始」投資培育!


我認為企業應該是銜接學校研究單位出來的領先基礎,再投資讓公司員工能hold住既有的,進而突破創新未來的能力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「厭惡複雜人際關係」的想法漸露曙光

【台詞:產品推銷】

離開舒適圈的動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