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不小心」就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
善良又天真的我們,往往都想把「自己認為的好」加諸在別人身上,而且還沾沾自喜以為,這樣也能夠讓對方得到快樂。
其實不然!
而且結果往往是跟我們的本意是背道而馳的。
就舉幾個親子間的生活例子來說吧!
從小到大,我們可能聽過或剛好遇過類似以下這樣的故事情境。
情境一:
傳統父母認為當醫生、當律師,是職業中高薪高收入的代表,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,就很用心地栽培他們,供應他們讀書考試所需的一切資源,並且不時地會耳提面命,考上醫學系、法律系是通往該職業方向的門檻,是未來享受高收入高品質生活的門票,所以現在務必要努力讀書,先苦後甘,縱使犧牲一切玩樂時間也在所不惜。
情境二:
父母長輩總是希望孩子們身體健康,總是希望他們日子過得平安。所以從小就盡可能將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,即使孩子已經是大學生了,甚至長大成人出社會了,視如小孩般的「關愛」依然不減其力道。所以,當孩子上大學時或出社會後,半夜跟朋友夜衝追流星雨、KTV夜唱到天明、失戀傷心難過找朋友喝酒喝到吐、整晚沒睡只為了參與跨年活動的盛會⋯⋯等。許多的父母長輩就是會忍不住過度「關切」,甚至想要出手「限制」這樣「不健康」且「可能危險」的活動行為。
以上兩種情境,我相信一定很多人有所感,無論你在故事情境中是扮演孩子的角色,還是扮演父母長輩的角色。
其實上述這樣情境的這兩種角色,彼此的立場是很矛盾且衝突的。
許多孩子的心裡都會對父母存有疑問:「難道你們都沒有年輕過嗎?難道你們都不曾做過瘋狂的蠢事,讓自己的青春留下些值得回憶的美好嗎?」
許多的父母的心裡也都曾困惑過:「為什麼孩子長大了就開始嫌我們嘮叨?為什麼我對你們的『關心程度』,卻成了你們對我『抗拒談心的距離』?」
因為年齡的差異,看待事情的角度,就是會不一樣。
因為價值觀不同,所產生的感受也會跟著不同。
你認為的好,別人可能覺得糟。
你認為的快樂,別人可能覺得痛苦。
其實,我們都需要的是一個「尊重」!
孩子正要展翅高飛,正要大展身手之際,滿腔的熱血,滿肚的抱負,豈容被任何人給束縛?
在這追夢的過程中,所伴隨而來的副產品,不就是一些年輕人會做的蠢事和瘋狂之舉嗎?
人不輕狂枉少年啊!
因為有瘋狂過,老來才覺得有年輕過,不是嗎?
每個年齡每個階段,所嚮往的生活方式,本來就會因為體力,因為時間,因為不同型態的壓力,而會有所調整以因應。
那我們怎麼可以去限制跟我們不同年齡、不同狀態的對方,應該有怎樣的作息和行為呢?
何況,每個人的人生,本來就是該由自己來決定和負責的,我們又怎麼可以總是想把自己「自認為正確」的價值觀,投射在對方身上,並要求對方照做呢?
你不喜歡被這樣對待,對方一定更不喜歡!
無論是自己的孩子與否,每個人都有他選擇人生的權利和機會。
我們可以適時適量地「引導」,取代非理性的「強迫」;我們可以提供各項「分析」讓對方參考,取代意識形態過度的「洗腦」。
最後的決定權,應該還是要回到當事人的身上,因為沒有一個人,可以有權利去決定別人的人生!
如此,學會彼此「尊重」,親子關係一定漸入佳境,與朋友同事的人際關係,一定也會左右逢源,無往不利!
更重要的,你會發現,人跟人之間的互動,變得更輕鬆自在了,心情的變化,也比較不容易受人際關係的影響了!
而且也能避免,「不小心」就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。
所以,學會「放下」,學會「尊重」,何樂而不為呢?